肥胖症和TA的朋友们
发布时间:2024-12-09 10:10 浏览量:5
一、中国肥胖的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
随着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的增加,肥胖已成为中国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上升,中国成年人超重率为34.3%,肥胖症患病率为16.4%,我国超过1/2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6-17岁青少年儿童分别为11.1%和7.9%,6-17岁青少年中近1/5超重或肥胖;6岁以下儿童分别为6.8%和3.6%,6岁以下儿童1/10超重或肥胖。
健康之约
2019年,超重和肥胖导致的死亡占非传染性疾病相关死亡的11.1%,年均医疗花费达4178亿元人民币。超重和肥胖症引发的疾病导致严重残疾和过早死亡。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症导致的死亡在全因死亡中占比由1990年的2.8%上升至7.2%。
肥胖症流行病学特征包括: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高于女性;男性超重和肥胖症患病率高峰年龄比女性小;北方高于南方;人均GDP较低地区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更高;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较高,男性则相反。农村地区超重和肥胖率升高速度超过城市,城乡差距缩小。社会经济状况较高的人群中超重肥胖率较高。
“四高”犹如一列疾驰的高速列车
二、肥胖症和TA的朋友们
肥胖症还有一群不那么友好的“朋友们”,它们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和多卵巢综合症等17种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不仅增加了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还提高了致残致死率。肥胖症的“朋友圈”可谓是星光熠熠。血压
高血压
肥胖症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中国成年人中,超重和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1.16至1.28倍。在肥胖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可以达到42.5%,而在超重人群中则为27.8%。随着体质指数(BMI)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也会相应增加。机制包括心输出量增加、血浆容量扩张、钠潴留、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等。
血糖异常
超重和肥胖症是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T2 DM)的重要诱因。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糖尿病前期和T2DM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在肥胖症患者中,糖尿病前期和T2DM的患病率分别高达43.1%和23.0%。与体重正常的T2DM患者相比,超重和肥胖的T2DM患者更以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高血脂症
肥胖症患者常常伴有血脂紊乱,特别是甘油三酯(TG)水平的显著增高,这与肥胖程度正相关。在中国接受手术减重的肥胖症患者中,46%术前存在以TG升高为主要表现的血脂异常。其机制涉及游离脂肪酸的动员和利用减少,以及肥胖症患者常合并的高胰岛素血症。
高尿酸血症
肥胖是导致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超重和肥胖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大约50%至70%的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存在超重或肥胖。肥胖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尿酸代谢,包括:胰岛素抵抗、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变化以及代谢紊乱等。
肥胖症的危害
心脑血管疾病
肥胖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脑梗塞和脑出血等,使得心血管意外风险显著增加。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CVD死亡人数为54.95万,11.98%的CVD死亡归因于高BMI;BMI每增加5 kg/m²,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10%。其机制与高血压、血脂异常、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等相关。
生殖健康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代谢性生殖内分泌疾病,肥胖症相关代谢紊乱是导致PCOS卵巢功能障碍的重要病因,肥胖女性的PCOS发病率是非肥胖女性的2~3倍,PCOS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约为46%。肥胖症合并PCOS患者辅助生殖成功率更低,且与不孕不育症、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早产等妊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高相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包括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与超重和肥胖症密切相关,NAFLD患者通常合并肥胖的比例为41.4%~61.2%,主要由于脂肪酸在肝细胞内蓄积引起。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指在睡眠期间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阻塞/塌陷引起的夜间通气障碍。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是OSAS的重要危险因素,在BMI超过30kg/m2的肥胖症人群中,OSAS患病率高达40%。
肿瘤
超重和肥胖症人群中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在2007-2021年间记录的651,342例癌症病例中,48.47%与肥胖有关,中国人的肥胖相关癌症发病率以年增长率3.6%的速度增长。BMI异常增高与结直肠癌、食管癌、肾癌、甲状腺癌和胰腺癌风险呈强相关性。
精神心理异常
肥胖症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是精神心理健康状况恶化的一个危险因素。肥胖症引起的焦虑和抑郁症风险显著增加,肥胖症患者中有24.3%同时患有抑郁症,而女性更高,占30%;同时饮食行为紊乱和进食障碍的风险也显著增加。
其他相关疾病
中心性肥胖是胆石症的高风险因素,可能与过多摄入高脂肪含量的食物相关。肥胖症也是胆石症、膝-骨关节炎、腰椎疾病等发病和疾病进展的主要风险因素。此外,高BMI水平累积风险及BMI变化与脑亚健康改变显著相关。
肥胖致病机理
三、肥胖症的“朋友圈”如何形成?
肥胖症的“朋友圈”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
首先,肥胖症的基础是腹部脂肪的积累,这种脂肪的增加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问题,它会导致血糖升高和脂质代谢紊乱,从而引发高血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腹部脂肪不仅增加心脏负担和血管阻力,还与高血压等其他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其次,肥胖会导致脂肪细胞功能障碍和慢性低度炎症,这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脂肪组织不仅储存能量,还分泌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如瘦素和抵抗素等,这些物质会影响全身的代谢平衡。肥胖激活的炎症网络会导致慢性炎症状态,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社会环境因素变化如城市化、经济发展和饮食模式的西化也加剧了肥胖问题。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特别是身体活动的减少和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进一步推动了肥胖症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睡眠不足、社会心理压力和化学物质暴露等因素也对肥胖有显著影响。综上所述,肥胖症的“朋友圈”通过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引发慢性炎症和脂质代谢紊乱,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增加了多种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肥胖症和TA的“朋友们”虽然听起来有些幽默,但它们对健康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面对肥胖症和TA的“朋友们”,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生活方式医学是减重与慢病管理的一线治疗。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阳光心态,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体重,逆转慢性疾病的风险。记住,减重减去的其实是慢性疾病风险,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风险、实现整体健康,提高健康寿命。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轻盈生活,远离肥胖症及其“朋友们”的困扰。
参考文献:
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J]. 营养学报,2020,42(6):521
2、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24,39(07):625-660.
3、《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全球领先的卒中智能诊疗服务平台
作者介绍:卢旺盛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
北京孟富贵和他的朋友们科技有限公司 合伙人
习惯科学研究院 首席科学家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