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信封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访谈录 | 孟亚欣:我才不是留守儿童

发布时间:2024-12-18 21:32  浏览量:2

文|圆月

编辑|彭诗颖

图|孟亚欣

小时候,我是一名典型的留守儿童。学校每次来调查留守儿童情况,我总是满心抗拒,不愿意在名单上签字。那时候的我,内心充满了矛盾与纠结。一方面,我埋怨父母不能陪伴在身边,看着其他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成长,我的心里满是羡慕和委屈;另一方面,我也明白他们是为了家庭的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去打拼。

那时候懂的多了,心里的很多事都不知道应该告诉谁。我常常在寂静的夜晚,独自对着夜空倾诉心中的秘密。在乡村艰苦的环境中,我默默地承受着孤独和无助,渴望着温暖与关怀。

如今,我已是一名在校的大三学生,所学专业是小学教育。在专业课中,我学习了教育学以及心理学,这为我参与公益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也是学校的朋辈心理倾听员,喜欢交朋友,是个热心肠。可也因为这份热心肠,我总是被说多管闲事,但我不在乎,因为我喜欢帮别人忙的时候那一句真诚的谢谢,喜欢看到他们舒展的眉头和那发自内心的笑容。

现在我有能力了也想为需要的孩子们撑起一把伞。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家乡中学的视频宣传,我了解到了“蓝信封”这个公益项目。在查询了相关资料后,我才知道原来一直有这样一个公益项目在关注着留守儿童青春期的问题。我深知那些孩子内心的迷茫与困惑,于是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并经过两轮考核,成为了一名通信大使。

我所通信的小朋友特别乐于分享,他会跟我讲在学校和好朋友的奇闻趣事,也会分享和父母旅游的经历,甚至会给我看他拍的照片。有一次,他和好朋友闹了矛盾,情绪低落。在信中向我倾诉,我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开导他。当他第二次写信时,不再为此困扰,还跟我分享了他家的小乌龟。那一刻,我感到无比欣慰,也深深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

除了蓝信封,我还参与过小红花等公益项目。我参与公益,一方面是想为需要帮助的人尽一份力,另一方面,每一次小小的付出能得到一些回馈,看到世界因为自己的努力变得更美好一点,哪怕只是一点点,也会让我感到无比满足。

比如在“蓝信封”项目中,每个月等待小朋友来信的时光,让我对平淡的生活有了期待。最初收到第一封信时,我没什么特别的感触,因为还不了解对方。但从第二封信开始,那种内心满满的感觉让我忍不住与好友分享。小朋友的好奇和追问,改变了我不爱拍照、不爱记录生活的习惯。现在出去玩,我都会想着给小朋友拍照片。而且在与小朋友的交流中,我也会观察他的状态,这对我的学业也有所帮助。在试讲时,我会更加注意小朋友的心思。

之前我是蓝信封的月捐人,当时生活费充足想试试,看到资金用途公示和登榜表扬觉得很用心就参与了,不过最近因为生活费的问题就停止了。但我特别喜欢蓝信封这个项目,以后有余力还会继续参加月捐。

也很欢迎,同为蓝信封志愿者的你,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职业和专业,为孩子提供更多元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