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黄金干预期”,是真的吗?是机构的焦虑营销吗?

发布时间:2024-12-21 04:30  浏览量:1

01

黄金干预期,究竟是什么?

在自闭症儿童的干预之路上,“黄金干预期” 这个概念,频繁地出现在家长们的视野中,也引发了诸多的争论。

真的存在“黄金干预期”吗?

是不是机构为了商业利益在危言耸听?

如果已经错过了,孩子就没救了吗?

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当我们在说“黄金干预期”的时候,是在表达什么?

自闭症黄金干预期,一般是指儿童早期,通常是 2 - 6 岁这个阶段。

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大脑仍处于发育的关键阶段,自身的行为习惯,也处在最初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早期密集的干预治疗在这个阶段往往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

所谓“黄金干预期”的本质,就是指孩童早年时期的可塑性。不仅是自闭症孩子,对于普通孩子,也一样重要。

02

早期干预很重要,家长智慧更重要

这里为大家分享,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四个阶段。

除了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不同的心理学家,针对孩子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理论诠释。比如,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等等。

理论知识这里不一一展开详述,而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无论是从哪一种流派视角来看,孩子的早期教育都是至关重要。

对自闭症孩子来说,其发展阶段并不一定能和普适的理论对应上,相对要缓慢些。而且,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

的确,“黄金干预期”这五个字,既不是医学术语,也不是学术名词,但各界声音,都有一个共同指向——重视干预,越早越好。

国家卫健委在孤独症干预的指导性文件明确提出:“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预后,实施干预越早越好。”

所以,与其纠结和争论“黄金干预期”是真是假,我们不如聚焦孩子,观察孩子,理解孩子,结合当前孩子的发展阶段,找到匹配孩子的养育策略。

比“黄金干预期”更加关键的是——家长的智慧

不可否认地是,如果家长越早醒悟,一方面修炼家庭教育和亲自关系的智慧,一方面尽早采用正确且科学的干预方法,那么对孩子的一生,一定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03

黄金干预期,错过就完了?

“黄金干预期”作为一个提醒,让我们认识到儿童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但不要因此而焦虑,把教育变成一种“压迫”。即使“错过”,也不等于“完了”。

很多家长非常担忧一旦错过黄金干预期,孩子就没有希望了。事实上,虽然早期干预效果可能更好,但错过这个时期,并不意味着干预就失去了意义。

人的大脑在一生中都是有可塑性的。童年时期和青少年时期,是大脑可塑性的两个高峰期。但是,大脑的可塑性在成年期甚至老年期依然存在。

很多实际案例表明,即使是年龄较大的谱系障碍人士,通过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在社交沟通、情绪管理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依然可以取得很大的进步。

干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持之以恒的努力。论是在黄金期内还是错过黄金期,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和孩子当下的情感连接,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寻找最佳的干预路径。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