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的“双城记”
发布时间:2024-12-25 11:04 浏览量:3
“早上7时11分,经停北京西站的G485,是我最熟悉的高铁班次。每周一,我都会坐上这趟列车前往河北保定,开启一周多次往返两地的‘双城’生活。”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常晓峰说。这样的“双城记”,常晓峰已持续6年多。
近年来,儿童恶性肿瘤问题备受关注。由于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很多患儿家长只能奔向北上广等大城市。为了让更多患儿尽快得到治疗,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的手术经常从早上做到晚上,甚至24小时不停歇。即便如此,科里的病床仍远满足不了需求。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总书记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015年,北京儿童医院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400多名儿科医生开启了“双城记”,轮流到保定出诊、带教、查房、手术。2018年,肿瘤外科率先在保定成立病区,开设床位48张。自此,常晓峰多了一个身份——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
“刚到保定时,我的手机恨不得24小时都在响。‘常主任,这个病情要怎么处理?’‘常主任,这个手术您快来看看!’……有时,我已经踏上了返京的高铁,接到一个电话又折返回来。”常晓峰说,“保定同事们都说‘常主任常在!’”
最初,新成立的病区只有4名大夫,在肿瘤外科方面几乎是零基础,常晓峰就手把手地“传帮带”。现在,病区的大夫们再遇到肿瘤患儿,有底气说:“放心吧,咱们这儿能看。”
“我印象最深的患儿叫小浩,第一次见到他时还是个婴儿。由于产检时发现双侧肾脏占位,刚刚出生5天就被家长带到医院。”常晓峰说,“检查发现,5斤重的小浩,竟然在左右两侧肾脏各有一个鸡蛋大的肿瘤。”
面对如此罕见的病例,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最初,我们尝试给小浩进行单药化疗,同时鼓励小浩妈妈加强喂养。6周过去,小浩的体重增加了两倍,肿瘤也有明显缩小。3个月大时,经过两次手术,小浩的肿瘤被顺利切除,肾脏也成功保住了。”常晓峰说,“结束治疗的铃铛敲响那一刻,小浩妈妈喜极而泣。”
常晓峰也有孩子,“我有两个儿子。一个7岁,在北京;一个5岁,在保定。”
其实,常晓峰说的在保定的“儿子”,是一名患儿。常晓峰鼓励他积极治疗,把他当“儿子”一样对待。常晓峰说:“去年,两个孩子第一次见面了。北京的哥哥和保定的弟弟约定,等弟弟治好了,要来参加他的出院仪式,一起敲响结束治疗的铃铛。”
如今,保定市儿童医院已被评为三级医院,并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注脚。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25日 06 版)
本报记者 白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