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评:“科学健身20条”为青少年锻炼开好处方
发布时间:2024-12-25 14:37 浏览量:5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编制的“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以下简称“20条”)正式发布,成为首个为儿童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提供科学健身指导类的纲领性文件。
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更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发展和未来。然而,由于学业压力加上电子产品的普及,儿童青少年久坐少动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近视高发、低龄化,超重与肥胖形势日趋严峻,脊柱健康问题日益显现,心理健康问题多发等。此外,近年来,虽然孩子们的身体形态有所改善,但在体能方面却出现了下滑,跑得更慢、跳得更近、力量更小、耐力更差,各类身体素质问题不容忽视。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持续系统科学的锻炼,不仅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助推器,还能使其保持充沛的精力,有助于提高强化智力。然而,不少儿童青少年因缺乏权威性的健身指南,而没有形成良好运动习惯。“20条”的发布正当其时,内容涵盖了青少年近视防控、科学减脂、体姿改善、心理健康、科学健身五大方面,围绕健身方式、运动量、运动时间等做出指导。比如,耐力练习以有氧运动为主,穿插适量的无氧练习,每周3—5次,每次30—50分钟;力量练习应注重全身各部位肌肉均衡发展,逐渐增加训练负荷,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同时以释义、作用机理、实践操作等详细的技术支撑材料作为附件,深刻诠释其科学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此外,“20条”专门对儿童青少年运动风险筛查列出了指导性条目,力图尽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隐患。可以说,“20条”既突出体育特色,又最大程度兼顾了安全性、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及普及性,能激发儿童青少年参与兴趣,有助于其养成终身锻炼习惯,从而全面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当然,文件的发布只是第一步,关键还在于抓好落实。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应重视体教融合,把“20条”纳入体育课程和日常教育活动中,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学习并实践这些科学健身原则,制定符合各年段特点的个性化运动计划,在体育课合理开展耐力、力量、速度、柔韧、平衡等身体素质练习。同时,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外,跑进操场里,动在阳光下”,比如在托管服务中增设多样化的户外活动,或因地制宜开设各类体育社团课程,保证每天120分钟的户外活动,让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用体育陪伴孩子的成长,家长的重视和引导不可或缺。家长应加强对“20条”的学习掌握,了解好的身体素质是什么样的,孩子锻炼的重点、时长、频率、强度有哪些标准,运动前后要做哪些准备,如何兼顾健康作息安排等。与孩子携手踏上健康之旅,让运动融入家庭生活,如此既能让孩子拥有良好运动习惯,又有助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
少年强健,则国家强健。全社会都要“动”起来,共同努力促进“20条”更加深入人心,让孩子们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未来,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
撰文 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