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号源“加无可加”,患儿因何而至?探访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
发布时间:2024-07-28 03:49 浏览量:20
从高功能孤独症“阿斯伯格”,到造成学习障碍的多动症;从止不住的肢体抽动,到应激造成的排便恐惧……暑期来临,各地患儿进京就诊,儿童精神科门诊愈发繁忙。
对于“孩子病了”这件事,家长们态度不一。有的怀疑自己“是不是我管教不对”,有的再三向医生确认孩子的情况:“便秘是情绪引起的吗?”
7月25日,下午两点半左右,一位女性走进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楼8楼5诊室,“医生,拜托您给加个今天的号吧。”
诊室内的一轮问诊没有结束,一屋子人停下话头转头看她。“今天实在是加不了了,上午的号才刚刚看完,要不你等等小夜门诊吧。”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崔永华婉拒了这位家长。这一天,他已给不少复诊患者加了号。
暑期是游山玩水的旺季,也是孩子们看病的高峰期。
在儿童精神科,湖北、内蒙古、山东、河北、天津、甘肃……各地的孩子来到这里就诊,三四岁的小不点儿、中学生、独自看病的18岁青年,候诊区可以见到各个年龄段的患儿。
崔永华介绍,精神科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但暑假会比平日更忙一些,门诊要多出10%-20%的患者。
“坐不住”和“没朋友”
记者在门诊看到,从学习困难、孤独症、抽动症到焦虑应激、抑郁症,患儿就诊原因多样。
崔永华表示,暑假期间,来看学习困难的孩子比平时更多,发现孩子成绩下滑,放假后一些家长的首要安排就是带孩子检查;相比之下,由于脱离了高强度的学习环境,孩子们的情绪问题要比平日减轻。
学习困难或源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是儿童常见的精神行为障碍之一。9岁的小西(化名)从小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在学校听讲不认真,坐不住,写作业拖拉磨蹭,这些是多动症的常见表现。
不少多动症的孩子同时患有孤独症。
一位从南方赶来的妈妈说,12岁的儿子亮亮(化名)从小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在学校基本不离开座位,都是自己在座位上画画,不合群,有时会被同学欺负。小男孩被诊断出多动症及阿斯伯格综合征——一种高功能孤独症。
崔永华介绍,孤独症患儿常伴有多动症的症状,很多孩子是因多动症就医,筛出孤独症。孤独症谱系患病率在2.8%左右,门诊患儿越来越多,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识别能力提高,另一方面是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有研究发现男性45岁后要孩子,孩子患孤独症的几率可能会明显增加。
此外,越来越多不典型、高功能的孤独症患儿被确诊,他们不是“躲在一边,什么都不会”,有些甚至学习不错,社交愿望强烈,随着年龄增长,与周围人格格不入,其症状才得以凸显。
听到孤独症的判断,亮亮的妈妈下意识问道:“是不是我们没教养好孩子?”
“这是发育迟缓的一种特殊形式,多数是先天性的,不是教养问题。”崔永华告诉她:“人与人的交往是你来我往的互动,孤独症的孩子常缺乏同理心,对他人的感受缺乏觉知,因此难以进行双向的人际互动,只会单向表达,有社交意愿,没有社交技巧。这些可以靠训练慢慢解决,但家长要先弄懂。”
“挤眉弄眼”,先等等看
抽动症是门诊患儿常见的病症。门诊中,有几个小男孩有挤眼睛、抖头耸肩等行为,医生判断病情不重,建议家长先静观其变。
崔永华介绍,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发作部位可以不断更换,紧张时可能加重。随着孩子的大脑逐渐发育,症状一般会逐步减轻,12-14岁之后,大多数孩子能缓解,因此,症状轻时不需要治疗。如频繁发作,可以用药干预,周期会较长。
情绪不仅影响抽动症,也能造成一系列躯体化症状。
在家人离开后,一位老人特意折返,向崔永华再次确认患儿的情况。这个6岁的小女孩,自从2岁半做过一次消化道钡餐检查后便开始便秘,她在清醒时,即便憋到肚子痛、大汗淋漓,也不敢自主排便。有了弟弟后,小女孩看到弟弟“拉粑粑”,有想要尝试的愿望,但又总是临阵放弃。
崔永华告诉她,孩子的消化道没有问题,便秘是由于此前检查带来的恐惧情绪所致。便秘,头疼,发热……未消化的情绪可以通过种种躯体化症状呈现出来,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家长们可以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健康,提供情感上的抚慰与支持。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白爽 校对 张彦君
- 上一篇:暑假遛娃有了新玩法,首届宋庄儿童艺术节开幕
- 下一篇: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如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