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 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事迹 | 李玉玲:做幸福的特教人

发布时间:2024-12-28 05:16  浏览量:4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

青春的样子

本就是有理想、敢担当

能吃苦、肯奋斗的样子

青春光阴,漫漫长途

师院学子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奋力奔赴下一场山海

涌现出一大批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先进典型

为引领更多的师院青年对标先进

我们推出“青春该有的模样”专栏

以榜样引领前行

奋斗成就梦想

让我们走近毕业生创业就业先锋

一睹他们的风采

收获前行的动力

李玉玲,女,苗族,中共党员,1998年12月出生,毕业于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专业。2021年6月毕业至今,一直从事特殊儿童康复与融合等相关工作,先后创办了2家特殊儿童康复机构,1个融合教育工作室,帮助近120个特殊孩子家庭,收获诸多锦旗。近三年里,帮助大部分小朋友顺利进入普校学习,其余小朋友均进入特校学习。从个训一步一步发展到融合,一直都在路上,逐步走向更多的地方帮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

在校期间,热爱学习,积极上进,乐于助人,获得省级以上奖项6项、校级奖项14项,院级奖项8项和聘书10个,获得省级三好学生,贵州师范学院优秀毕业生等等。现担任贵州融星教育有限公司负责人、务川融星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以及贵阳彩虹桥融合教育中心负责人。

李玉玲收获的锦旗

不忘初心 努力前行

提起她的创业之路,要从她选择的专业说起,面对特教专业,她从一开始的排斥到接受再到喜欢,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刚开始,她不太能接受这个专业,或许是社会的眼光,家人的不支持,又或许是自己内心的抵触。所以从大一开始,她就一心想转专业,努力学好本专业的同时也在很用心地准备转专业考试。2个月、3个月、半个学期过去了……她好像发现自己更喜欢目前的这个专业,“转专业”可能是思想上的束缚,“所在专业”是打心底的喜欢并觉得更有意义。

入学半个学期,李玉玲慢慢了解这个专业的同时也在思考:如果她一直在这个专业,将何去何从呢?大家都这样想那为何会开设这个专业呢?后来,通过不断了解、不断实践,李玉玲慢慢地发现自己更应该在这个领域好好努力,让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去帮助更多的孩子!大学时候她经常去特校、康复机构、医院学习,但她总觉得孩子们还可以更好,后来她就自主学习,努力研究更多为特殊孩子有用的课程。并在她的规划里写道: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创立一家真正为特殊儿童所需的教育康复机构,开设为特殊儿童所需的课程。她带着这份初心和梦想,毕业后先后成功创立2家特殊儿童康复机构和1个融合教育工作室。

吃苦耐劳 积极成长

李玉玲来自农村,心里也知道只有不断努力,才有可能走出大山,去更好的城市。因此,从大学开始,为了锻炼自己,她就会尝试各种工作,参加各种活动。大学时她经常忙碌到凌晨一两点,有时候担心影响室友们睡觉,跑去厕所弄资料。那一份努力让她获得了更多技能性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经验,以至于毕业后能在工作中闪闪发光,充满自信,保持原有的学习力。

毕业的时候,她明白自己当时的能力和条件还不能创立机构,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于是她就从给特殊孩子们做家教开始,以实践结合理论的方式,让自己成长得更快。在后面的近一年里,她依旧坚持自己的初心,一边上班一边学习,一旦有时间,就参加各种线上线下学习,学习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自己也会不断反思,并研究一些新课程,如:《情景社交课》《地板时光高阶课》《行为分析》《自闭症儿童家长如何进行泛化》《感觉统合》等等。要想创办机构,除了教学、课程上面的问题需要学习外,其他要学习的社会性知识更是难上加难。如何管理好机构?如何培训好老师?如何做好家长沟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十分重要,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她终于在2022年3月下定决心开始筹备机构。

第一家机构创办初期,各种工作扑面而来,巨大的压力让李玉玲有些疲惫。机构选址、机构名称、Logo设计、装修、设备,师资选择,课程培训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自己亲力亲为,那段时间为了不耽搁学生的课程,她每天调着学生的课,集中在一起上课,留出时间来筹备机构筹备师资,有时候一天的睡眠只有三个小时。好在所有的辛苦都值得,第一家机构如愿在2022年4月份开业了。李玉玲考虑到她自己家乡的孩子外出康复不方便、经济压力也大,于是在2023年9月开立了第二家机构,2024年6月开立了第三家……一切都在越来越好,在特教生活的每一天她都很开心很快乐!

合作共赢 勇毅前行

团队在慢慢扩大,学生越来越多,家长越来越认可……李玉玲说这一路走来,她在教学上面花的时间几乎占70%~80%,培训教师、培训家长、研究课程、上课等等她都归为教学。李玉玲常说:“如果咱们机构学生不多,那肯定是我们的教学成果还不够。”事实也是如此,短短的2年多,每个校区的学生都不断变多,到排不到课,生源来自各地,贵州各县城、云南、北京、江苏等城市的家长也带着孩子来到她的机构,李玉玲感觉很欣慰很开心也很幸福。

李玉玲认为机构的相处模式非常重要。她与家长既是朋友也是合作者,生活中,她会和家长一起讨论生活、分享生活与感慨生活;教学中,她们是合作者,她会教家长各种教学方法并帮助家长找到合适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所以每个家长都很相信她,也都纷纷送来锦旗,她说的方法家长都会很认真地去运用,孩子的进步也非常明显。她与老师既是朋友也是领导者与员工,生活中她会关心机构的每一个老师,提前准备好预防感冒的药,注意他们情绪上面的变化,时常给老师们准备小惊喜…在工作上,对老师们要求严格,加班加点磨课,尽可能让教学做到更完美!这样的相处让我们更像一家人,温馨有爱,互帮互助,一起进步。她与同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她认为同行竞争很正常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不断来丰富自己。她努力搭建更多平台,把每一分努力都发挥到极致。“医教结合、校校结合。”李玉玲一直都在努力着,她为了让机构的孩子们被社会接纳,与幼儿园、小学都开展合作,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了让特殊孩子们顺利入学,她为孩子们提供了很多扶持力度。也经常与医院、特殊学校的管理者们一同进行探讨学习,让特教这条路更上一层楼。李玉玲虽然很辛苦,但每天都是正能量满满,面带微笑,脸上更多洋溢的是幸福感!

步履不停 学习不止

她既是教学者也是管理者。李玉玲说:“只有这样员工和自己不会脱节,家长和自己也不会脱节,孩子和自己更不会自己脱节,这才是特教的意义所在。”李玉玲常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责,如果没有扎实的教学技能,空有一腔热血是没法完成教书育人这一使命的。”特教行业更是如此,不仅要结合特教知识、医学、康复和实操等相关知识,还要分析各个学生的情况。特殊儿童涵盖的类型多种多样,因此单一的干预方法可能并不实用,所以她要求自己和老师一定要做学习型教师。

自机构创立以来,李玉玲要求机构老师每天坚持学习、互相听课磨课,周周培训,每周认真开个案讨论会、教师分享会,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帮助老师们成长进步。教师在进步,学生也会跟着不断进步。争做学习型教师,做到知识不断革新,不断创新,老师们认真学习和上课的模样,家长认可的态度,让李玉玲感觉很踏实也很幸福。

如今,李玉玲和她的团队又在规划着让融星“农村包围城市”,让特教突破更多,更上一层楼。她会带着团队开发更多新的课程、走向更多的城市,给更多的家庭带去希望,一直做幸福的特教人!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