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机备受关注,找到各方平衡点更为关键
发布时间:2024-08-01 03:54 浏览量:15
日前,HMD方面在海外市场公布了与家长共创儿童专用手机的项目,目的是将其做为“智能手机的替代品”,旨在提供“选择与平衡”来解决信息过载的问题。根据HMD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家长认为让儿童过早接触智能手机存在诸多弊端,例如减少了与家人互动的时间、对睡眠产生负面影响,以及减少了体育运动时间等。对此HMD方面认为,这一项目或将能够吸引已经接受数字排毒的Z世代,并且目前已经取得了部分进展,或将很快有相关产品问世。
其实从本质上来看,“儿童专用手机”就是进一步挖掘细分市场的潜力,并根据用户需求对相关功能进行取舍的策略。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用户群体的特殊性,因此在开放和功能限制之间找到平衡点明显是更为重要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市场的潜力显然也是引发诸多关注的关键所在。
如今沉迷手机(更确切地说是沉迷移动互联网应用)早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低龄用户群体而言,由于自制力不足往往也更容易陷入沉迷,因此也引发了大量的争论。目前在海外市场中,支持“数字排毒”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因此也诞生了各种不同的解决法方案,其中“笨手机”的再次流行也被视为用户需求变化的关键。而HMD方面凭借着在功能机这一市场的布局,在这个领域也具备了一定的优势。
但在国内市场,“儿童专用手机”这一品类早已超越了单一的形态,并形成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且生态体系已经相对成熟。其中,儿童(电话)手表就是最早明确以儿童为主要用户群体的产品,在历经了多年的发展后,也已经从简单的通讯工具演变为集安全、娱乐、健康监测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既有小天才这样具备闭环生态的品牌,也有其他生态更为开放的产品。
从产品端来说,这类儿童手表其实就是轻智能手表经过优化和定制的产物,因此一些支持eSim功能的智能手表也可以通过功能的取舍,来适应这类特定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智能手表就是对传统儿童手表方案的一种创新,其不仅具备儿童手表的基本功能,还融入了更多智能手表的相关技术和特色功能,为用户带来了更为丰富的使用体验。
目前儿童模式几乎已经是主流智能手机的标配
值得一提的是,这类用户的需求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改变,为此相关厂商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产品。以国内主流的智能手机为例,目前就已普遍提供了儿童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家长可通过白名单的方式,对使用者的权限进行精细化控制和管理。同时针对家长对于儿童健康的担忧,部分厂商还优化了儿童模式下的屏幕显示,采用更柔和的色彩搭配和更低的亮度设置,从而保护了用户的视力健康。
针对家长和儿童对于教育相关资源的需求,部分厂商也同样进行了布局,其中既有免费的基础教育资源,如在线课程、学习资料,还包括需要收费的进阶资源,如专业辅导、名师讲堂等内容。部分厂商还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推出了学习平板、学习一体机等专用设备,来满足特定的用户需求。
尽管在软硬件层面并不存在太多的技术短板,但想要做好“儿童专用”机型也要面临着不同维度的挑战,其中功能设计就是其中的关键。以儿童手表最为重要定位功能为例,在国内市场这几乎就是家长的刚需,因此相关厂商也衍生出了诸如室内导航、楼层导航、地图轨迹追踪等功能。但由于地域文化、隐私保护策略的差异,这个功能在部分海外市场(比如欧洲),就可能会被认为是侵犯用户隐私,因此在产品的本地化上同样也有着需要合规的细节。
面对这些挑战,也有厂商和用户考虑回归“传统”,用功能机来满足特定人群专用的需求。这种策略虽然看似简单直接,但实则却是一种 “开倒车”的行为,更难以适应用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诚然功能机在简化操作、减少干扰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这种简单粗暴通过限制功能性的做法,同样也可能会起到限制用户接触更广阔世界的机会。因此从这个程度来说,“儿童专用手机”同样也需要与时俱进,简单限制功能并不能成为这类产品的主旋律。
儿童专用手机的演进,其实同样是一场融合了技术创新、产品形态重塑的变革,也是在功能优化、用户需求,以及市场监管等多个维度寻找平衡点的过程。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相关厂商依托自身所长也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既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用户的需求,也逐步推动了这一细分市场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