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优秀的孩子更容易抑郁?
发布时间:2025-01-07 21:36 浏览量:4
当我们谈起「别人家的孩子」,脑海里总会浮现一个完美人设:成绩优异、懂事乖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看似这些孩子已经是「人生赢家」,但在现实中,他们常常是那些活得最紧绷、最压抑的群体。
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比如知乎上,就有这样的热门话题:「为什么优秀的孩子更容易抑郁?」
所以,为什么那些看似优秀的孩子,心理状态更容易出问题呢?
在探讨「为什么优秀的孩子容易抑郁」时,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孩子们的「完美主义」心态。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也有「完美主义」的倾向——一直致力于培养一个「完美」的孩子。
图片源自pexels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疑惑:完美主义不是好事吗,怎么会跟心理问题扯上关系呢?
🌟对「形象」过度敏感
一些孩子,还可能对他人眼中的「完美」形象过于敏感。
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皮肤问题,比如冒几颗痘痘。
但对于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来说,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却可能让他们陷入严重的容貌焦虑中。
图片来源: JohnHolcroftPrints
跟同学说话时,目光躲闪、不敢对视,害怕被别人发现自己的「瑕疵」,甚至害怕他人的负面评价。
为了维护这种在别人心中所谓的「完美」形象,他们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内在需求。
图源:Hello 医师|饮食障碍
然而,当这种对完美的追求与现实中的自我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会感到极度的压力和挫败感,进而可能陷入焦虑或抑郁的困境中。
当然,完美主义孩子在意的,还不仅仅是外貌。
🌟做的好一点,再好一点
追求完美的孩子,往往还会给自己设定过高的标准。
他们不能接受不完美;即使离满分只差一分,也会因为这一点点差距而感到自己不够优秀,从而陷入深深的焦虑。
为了这一分,除了吃饭和睡觉,他们的所有时间几乎都被学习填满。这时,一些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省心、上进。
但是,长期的睡眠不足和巨大的压力,可能让孩子出现脆弱、焦躁、抑郁的情绪;一些孩子甚至可能产生厌学心理。
为什么好好的一个孩子,会突然变成另外一个人?一些不明所以的家长可能会想:「是因为青春期吗?还是受欺负了?」
🌟如果我当时能这样做,就好了
一些孩子,可能沉浸在过去的错误和失落里、忽视身边的正面事物和成就,也就是常说的「反刍思维」(rumination)。
用现在常用的话讲,就是精神内耗。
「我当时为什么要那样做?」
「要是……,就好了……」
即使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他们还是会不断揪住那个细节不放,觉得自己不够好,甚至过度怀疑自己的为人,觉得自己做错了一切。
以上这些「完美主义」,表面上看似是让孩子更上进;但实际上,生活中种种场景,带来的持续内耗,却可能导致孩子焦虑感、自责感逐渐加剧,最终还可能发展为抑郁。
🌟教育方式
一些父母过度的批评和期望,也会促使孩子产生消极完美主义。
比如,只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对ta进行奖励:
「考了第一名,买个心仪的玩具奖励他!」
成绩不理想时,总是批评:
「你怎么考得这么差,不够努力!」
「别人都考了第一,你怎么就做不到?」
图片源自pexels
如果这种方式,长期成为家里的常态,孩子会逐渐产生一种误解:「父母只爱完美的我」。
在《小欢喜》中,乔英子为了让妈妈开心,即使自己喜爱的乐高被「暂时保管」,每天也要按计划学习。
妈妈的期望和高压控制,让乔英子感到窒息;她长期失眠,最终患上了中度抑郁症。
——看似只是影视剧中的剧情,却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发生。
图片源自pexels
🌟模仿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行走的教科书」。
如果父母本身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孩子会通过观察和模仿,逐渐内化这种高标准,产生类似的完美主义心态。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了「Good enough mother」 (足够好的妈妈)理论,国内心理学家曾奇峰将这一理念称为「60 分妈妈」。
图片源自pexels
也就是,父母可以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而不是过度要求自己做到极致。
如果父母能够接纳自己的缺点和失误,这种宽容和接纳的态度会传递给孩子。
孩子就会明白:「如果我的完美父母也会犯错,那我犯错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
🌟社会对优秀的单一标准
社会和学校的评价体系,常常把「优秀」定义得非常单一,比如,学生的好坏就用成绩来衡量。
这种标准让孩子很容易陷入一种误区:如果我不在这个单一的框架里做到最好,就意味着我很失败。
孩子从小就感受到这种压力,认为只有成绩好,才能得到认可和赞赏,忽视了在其他方面的特长。
🌟性格特征
有些孩子天生就容易形成完美主义性格,,比如强迫性人格倾向(Obsessive-Compulsive Traits)、高责任感(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成就导向(Achievement-Oriented Personality)和自我批评性格(Self-Critical Personality)。
虽然这些性格特征虽然能带来一定的成就感,但也可能导致过度的自我批评、焦虑感和心理压力。
一些家长常常沉浸在孩子优秀的光环中,却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挣扎与痛苦。甚至有些家长为了维护外界对自己「成功父母」的评价,选择否认孩子的心理问题。
这种忽视和否认都会延误治疗,并加剧孩子的自我否定情绪。
所以,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和情绪变化,特别是失眠、食欲减退、不愿交往等迹象,这些可能是心理问题的信号。
⚠️如果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父母也应接受心理辅导,因为问题往往不仅仅是孩子个人的,往往还涉及到整个家庭。
图片源自pexels
当孩子已经深陷抑郁、焦虑等心理困扰,除了心理咨询,有时还需要结合科学、安全的药物治疗。
然而,因为儿童的身体系统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对药物的反应和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根据《2016 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指出,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 2 倍,儿童不合理用药、用药错误造成的药物性损害会更严重……
图片源自pexels
为了确保您孩子的用药安全,可以选择 WeGene 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
这份报告相当于您孩子的「专属用药参考书」,帮助您更科学地选择和调整药物,确保治疗的效果与安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比如,示例报告中的精神类用药部分,提供了关于儿童使用 舍曲林(Sertraline) 的用药建议:
WeGene 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示例报告
该孩子建议采用较低起始剂量、较慢滴定方案、使用 50%的标准维持剂量,从而减少副作用风险。
WeGene 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不仅局限于精神类疾病,还涵盖了以下常见治疗用药:
WeGene 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示例报告|目录部分
通过了解孩子的基因特点,医生可以更准确地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药物与剂量,从而有效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补充:
完美主义并非只有负面的一面
除了上面提到的,容易自我否定的「消极完美主义」,还有一种「积极完美主义」。
积极完美主义者也对自己要求很高,但他们最大的不同是心态:
面对挫折时,他们不会钻牛角尖。 相反,他们能够坦然接受失败。并且,他们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全盘否定自己的努力。
这种心态让他们不仅能继续追求高目标,还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自尊。
研究显示,父母如果能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温暖和理解,更容易培养孩子的积极完美主义,帮助他们减少消极完美主义的倾向。
图片源自pexels
细心的同学应该已经发现了,为了帮助精神类药物服用者,接受更加高效的药物治疗,微基因推出了精神类用药基因检测产品。
和其他类似产品相比,微基因的产品,各方面优势明显:微基因应用了全基因组基因分型(WGG)的技术手段,几乎全面覆盖了对药物基因组的,已知关联变异位点,药物反应预测更准确。
如果你正在遵照医嘱服用精神类药物,结合药物基因检测,能更好地避免多次调整的试药环节、第一时间确定有效药物,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缩短治疗周期,节省医疗费用等。
每一种药物会对应「按说明书用药」、「建议增加药物剂量」、「建议减少药物剂量」、「警惕疗效不足」、「警惕不良反应」等结果,给予服药者个性化用药建议。基于结论说明,患者可以与医生了解基于个人基因组数据,分析而成的各项用药建议;并参考建议,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药物。
总之,药物基因检测让患者能够改善治疗效果、降低费用、减少不良反应、缩短治疗周期,提升生活质量,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 上一篇:小彼恩点读笔质量怎么样?从实用性到安全性全面剖析
- 下一篇:抗癌日记第146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