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儿童手表智能“过了头”
发布时间:2024-08-07 18:40 浏览量:15
张玉胜
“碰一碰加好友”、高清可旋转摄像头、刷短视频、玩游戏……这些功能描述的并不是什么高科技手机或者时尚相机,而是如今不少儿童智能手表的“标配”功能。有媒体报道,不少家长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这些功能已远超实际需求,有“过度开发”之嫌,孩子耗费在智能手表娱乐功能上的时间与日俱增,不仅有损视力健康,也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存在诱导消费等隐患。
手表的基本功能是为佩戴者提供时间信息,以便于人们有序安排日常作息。赋予儿童手表以定位、通话和紧急求助等功能,也是出于对其安全出行的必要考量。但近年来,一些制作商刻意对儿童手表做诸如添加好友、可旋转摄像头、刷短视频等娱乐功能开发,让儿童手表俨然如成人般智能手机一样丰富多彩,有悖于儿童手表设计的初心本义,对孩子身心发育和健康成长未必是件好事,须加以关注与警惕。
鉴于少年儿童普遍缺乏足够的是非辨别水平和自我约束能力,制作商要多些社会责任担当,对儿童智能手表的功能设置聚焦于满足儿童健康安全和基本沟通需求即可,如精准定位、紧急求助、健康监测等。即便是要做一些延伸性的功能开发,也要充分顾及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多些可适性、少些娱乐性,比如,适度融入有益的教育元素,减少不必要的娱乐和社交功能,力避孩子陷入过度沉迷。
对于儿童智能手表的制作管理并非无章可循。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组织制定的《儿童智能手表个人信息和权益保护指南》今年3月起已正式实施。该指南为儿童智能手表生产者提供了明确指导,要求其从多个层面保护儿童个人信息和权益;提出儿童手表制造者需要考虑在监护人控制应用程序中设置足够的功能,以确保监护人能够对儿童智能手表的特定操作进行适当控制,如交友功能、应用内付费、内容发送等操作。
矫治对儿童智能手表的“过度开发”,既需要严格落实国家相关规章和指南,也需要完善行业监管的配套举措。比如,有专家建议,除通话和定位等基本功能外,对一些增值性服务可采取准入制或申请报备制,只有经过有关部门审批的项目,才允许厂商上线应用;在引入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功能时,可设置必要的额度限制。总之,要通过严格的前置性审核、技术性管制和政策法规约束,综合性遏制儿童手表的“智能过头”问题。
说到底,智能手表和智能手机一样,本身只是工具,有害或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的有效把控。要想让儿童智能手表真正发挥正向作用,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协同配合、相向而行。作为法定监护人,家长要加强对孩子正确使用儿童手表的教育引导,力避过度依赖和沉迷其中,同时对孩子的消费行为要科学监管,防止攀比和浪费;学校老师则要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提醒,引导孩子们对智能手表正确认识,并能妥善保管和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