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68年救了无数伢,武汉儿童医院“院宝”江泽熙:“90岁在医院过医师节,真幸福!”

发布时间:2024-08-20 00:12  浏览量:16

(记者徐睿捷,通讯员 高琛琛 张璟祎 摄影 张祖国 郭林)

“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个‘big surprise’!”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早上7点40分,中国小儿心胸外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武汉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江泽熙教授,在院领导和同事们的陪伴下,同时庆祝自己90岁的生日和中国医师节。吹了蜡烛,分享了蛋糕后,江奶奶又穿上了熟悉的白大褂,走进了江泽熙专家工作室,按时接诊患儿。

“90后”老专家开心过“双节”

8月15日,是江泽熙教授90岁的生日。19日,周一,这是江泽熙教授每周一次的门诊时间,她照常7点多就来到了武汉儿童医院。令她意外的是,武汉儿童医院院领导班子、老同事们、后辈学生们,还有不少科主任、护士长、职能科室代表们,齐聚一堂给江奶奶了一个大惊喜:“江奶奶,祝您生日快乐,也祝您医师节快乐!”大家拿出了精心准备的鲜花和蛋糕,还特别送给了江奶奶一个“大医精诚”的牌匾。

“90岁了,还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能服务孩子们,这是一种幸福。今天还有关心我的领导、同事们给我策划过生日,我觉得双倍幸福,十分圆满。”戴上生日帽的江奶奶激动地说:“祝大家医师节快乐!”

一家三代人都是江奶奶的“粉丝”

吹了蜡烛,和大家分享了蛋糕,早上八点,江奶奶来到了“江泽熙专家工作室”。换上熟悉的白大褂,江奶奶回归专家范。

2岁的小迪(化名)因体检有心脏杂音,一大早赶来找江奶奶瞧病。看到听诊器,小迪吓得往妈妈怀里躲。“不怕不怕,我们只是‘打个电话’。”江奶奶笑眯眯的,哄着小迪配合检查。除了听诊,江奶奶还为小迪进行了细致“体检”,发现小迪孩子有“外八”倾向,建议家长带去小儿骨科就诊,进行及时干预治疗。

10岁的女孩晶晶(化名)在妈妈的陪同下,慕名来找江奶奶看诊。江奶奶发现晶晶有点含胸驼背,耐心给晶晶解释发育时身体的变化,并轻柔地展开晶晶的双肩鼓励她:“小美女,要抬头挺胸哟!”

时光荏苒,江奶奶当年救治的孩子们已升级为人父母,甚至当上了爷爷奶奶。最让江奶奶感动的是,“他们依然记得我。”2018年,一位奶奶抱着襁褓中的小孙女来找江奶奶。这位奶奶拉着江奶奶的手说,30年前,就是江医生为儿子主刀治好先天性心脏病,儿子如今已顺利娶妻生子。现在自己升级为奶奶了,孙女病了也还是想找江医生看。“这三代人,加上我,可以算是‘四代同堂’了。”江奶奶笑着给记者看她珍藏的照片。

一位她40年前接诊的小患儿,因为先心病江奶奶为他做了手术。如今,年过四旬的他因为心脏瓣膜的问题在成人医院做手术。专家术后对他说:“你小时候在哪里做的手术?我们现在看,都觉得做得真好!”得到年轻同行的认可,江奶奶颇有些“得意”。

江奶奶说:“孩子们康复,顺利成长,就是我从医68年以来最‘无价’的回报。”

从医68年,她守护患儿初心不变

江泽熙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小儿外科专家,也是武汉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及心胸外科创始人,她帮助数以万计的患儿恢复健康,远离病痛折磨。

1956年,江泽熙教授从同济医学院毕业,因为喜欢孩子,她来到了武汉儿童医院工作。当时并没有小儿外科专业,她看到有些孩子难以得到及时救治,被病痛折磨,十分心疼,她下定决心组建小儿外科。1961年,经过不断的学习进修,历时两年多的努力,江泽熙教授带领团队创立了中部地区首个小儿外科,一个个孩子得救了。

改革开放初期,患了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只能千里迢迢到京沪求医,不少患儿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夭折。目睹这些悲剧,江泽熙痛心又内疚。1980年,年届半百的江泽熙,开始了第二次艰苦的创业,挑战当时尚属“高精尖”的小儿心胸外科领域。1986年,医院开展首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先心病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手术治疗了。

2007年,江泽熙教授放下了手握近50年的手术刀,从酷爱的手术台上退下来,但江泽熙“退而不休”。她上专家门诊,为患儿当“家庭顾问”;她常下病房,指导后辈讨论疑难病例;她不断学习,和年轻医生探讨前沿知识。她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培养更多优秀的儿科医生,将儿科事业传承下去,才能让更多孩子受益。

从内科到外科,从普外科到心胸外科,从“江阿姨”到“江奶奶”,年华流逝岁月更迭,江泽熙教授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见证了医院70年的发展,可始终不变的是江泽熙教授那一颗为了儿童健康事业奋斗一生的初心。当朋友们劝她:“忙了一辈子,该歇歇了。”可江泽熙总是笑着说:“患儿好转,我就幸福!”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