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科室捍卫儿童健康防线
发布时间:2024-08-21 14:41 浏览量:10
□ 本报记者 王 甜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有一栋独立的小楼。这栋楼上上下下一共四层,虽没有那么显眼,却多次在各类公共卫生事件中冲在了临床战斗的第一线。在这里,无数医护人员白衣执甲,无惧病魔,为筑牢儿童健康防线前赴后继。这里,就是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所在地。
感染性疾病科建立于2007年,是省内第一家儿童感染专科。不同于其他科室,该科一直积极承担着江苏省内及周围省份的儿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救治任务及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护理工作。从2008年手足口病暴发到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感染科一直以无惧之态,战斗在第一线。
科室目前为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病种逐渐增加,收治支原体肺炎、腺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链球菌感染等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以及百日咳、重症水痘、沙门菌感染、重症流感等传染性疾病。
全科设有传染病门诊、肠道门诊、感染科门诊、儿童预防接种评估门诊及感染科病房。病区有54张床位,其中负压隔离病床5张、单间隔离病床6张及43张普通病床。传染病门诊是南京及周边城市儿童传染病救治中心,预防接种评估门诊的成立突破了“疾病诊治”和“预防接种”之间的壁垒,是省内最早开设的此类门诊,它为有疫苗接种咨询需求的家长提供全面、专业的指导。
科主任曹黎明介绍,在感染性疾病领域,如何早期识别病原学种类以及早期精准治疗是一大挑战,目前医院的基因检测实验室和即将建成的NGS实验室会逐渐解决这一问题;科室还需要配合省市疾控部门进行指令性病例标本收集;在开设了预防接种评估门诊的基础上,科室即将开设特殊健康状态下儿童的预防接种门诊,“这项工作社会意义较大,解决了特殊健康状态下儿童疫苗接种问题,感染科将逐步发展成为集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健康教育于一体的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目前共有医护人员60余名,其中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8名,研究生导师2名。科室承担着多项国家级、省市级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及小儿传染病学的教学及临床带教工作。近5年来发表专著3部,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数十项,获南京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每年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医学技术“爆炸”的今天,不学习就面临淘汰。通过“走出去”进修学习、“请进来”高水平科研及临床人员交流学习,团队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不能做‘井底之蛙’,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曹黎明坦言,医教研三方面都突出的人才难求,但每一位医生至少要有一方面的优势,以此带动科室全面发展。
作为硕士生导师,曹黎明要求年轻医生首先打好理论知识基础,“对各种感染性疾病要认识,然后才能谈各种治疗方案的熟练掌握。”另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提出各种可能的问题,逐一想方设法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论水平才能不断提升。“随着经验的积累及理论水平的提升,各种文章、课题会水到渠成、接踵而来。”他认为,对外科医生来说“手巧”更重要,而对内科医生来说,“心灵”更重要,“没有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做不成一个好的内科医生。”
此外,优秀的医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我们只要空下来,就会去找患儿家长聊天。”曹黎明说,和家长多聊天,一方面,可以了解家长的真实诉求,另一方面,家长比医生掌握更多临床一手资料。“家长24小时和患儿在一起,药物有什么效果、孩子有哪些变化,家长比我们更清楚。和家长聊天,也是学习的过程。”
曹黎明每天早晨7点前就到医院,查房、看病历、检查各项工作是否规范、尽可能多地和家长沟通……“想要科室好,自己首先得做好。”他要求包括自己在内的主任医师,每个月每人都至少有一次夜班,“很多问题都是在值夜班的时候才会发现,尤其是高年资医生,更要对科室的一些流程、环节有所掌握。”
在科主任的影响下,科室也形成了不怕吃苦、勤恳踏实的工作风格。医护团队的付出,也感动了许许多多的家长和孩子。有一次,一位住院患儿的家长发现感染科很多医生由于工作繁忙,经常不能及时吃上饭,便主动帮值班的医生和护士订餐、订外卖。“孩子出院前,我们也买了一个大大的玩具送给他们。”这样温暖的故事,每天都会在科室发生。
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失去双亲的患儿,孩子由爷爷一个人照料,爷孙二人非常不易。科室的医生和护士全程协助爷爷带孩子做检查、做各类护理。孩子出院前,不会写字、不善言辞的爷爷还专门请人手写了一封感谢信。
“作为医生,首先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曹黎明说,孩子生病,家长已经很糟心了,作为医生,更要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想问题,“疾病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感染科的医护团队几乎从未和患儿家长起过争执,反而常常收到各式各样的“礼物”——煮熟的菱角、咸鸭蛋、花生……“这些礼物或许并不起眼,但是是对我们最好的肯定。”医疗团队既要有技术、有服务,更要有关怀,而这也是感染性疾病科一直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