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流感住院患儿增多 家长需了解各类病毒感染后症状
发布时间:2024-09-29 16:40 浏览量:15
秋季流感住院患儿增多 家长需了解各类病毒感染后症状
近期,因气候变化,加之雷暴天气频发,各大医院急门诊流感患者增多,以儿童患者居多。
“从目前临床接收到的患者情况来看,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较之前有所增加,患儿多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包括腺病毒、合胞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以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等,症状以发烧、咳嗽居多。”甘肃省中心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儿童急救中心二部主治医师张太宁提醒广大家长,要积极关注孩子出现的症状,特别出现严重咳嗽、喘息、发热状况时,要清楚认识到这是流感而不是普通感冒,其引发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远大于普通感冒。
相比成人,儿童因特殊的年龄、呼吸系统发育特点、免疫能力水平差异等,更容易患流感,症状往往较成人更严重。
“由于现在进入秋季,天气忽冷忽热,气温变化大,这几天雷暴天气,孩子的免疫力较低,也容易生病;另一方面,开学后学校人群密度大,孩子相互接触频繁,传染病更容易传播。”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流感的流行季节,学龄前儿童的感染率超过40%,学龄期儿童的感染率超过30%,原本健康的小年龄组(≤2岁)婴幼儿因患流感而住院的发生率是2岁以上年龄组的12倍。这就要求家长要了解判断孩子是被哪种病原体所感染,也要清楚每种病原体感染后的主要症状。
流感病毒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有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呕吐、腹泻等症状。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病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轻者可不发病,或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重者可致肺炎、肺实变、胸腔积液等。
需要注意的是,肺炎支原体感染不等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一线治疗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包括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对支原体肺炎治疗无效。但也不建议家长私自用药,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由于受病毒感染的细胞会融合在一起,形成类似“合胞体”的大细胞结构,因此被形象地赋予了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名称。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比较容易在婴幼儿流行,感染后早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可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声哑、低烧等症状,多数感染患儿症状会在1—2周内自行消失。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者的特异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一般使用常规抗病毒药物以及止咳化痰类药物等对症治疗即可好转,但如果出现咳嗽、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腺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
这些都是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体,感染后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一般治疗以病情变化对症治疗。如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一般来说就像普通感冒一样,只要正规护理、对症用药、适当多喝水、多休息就可能安然度过感染阶段。只有少部分免疫功能低下的或患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在特殊情况下当病毒侵犯到下呼吸道才可能引起一些比较重的感染。
张太宁提醒,疫苗接种作为疾病预防最有效的手段,对于保护个人免受疾病侵害、减少疾病传播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意义上讲,6月龄至5岁儿童是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6月龄以下儿童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儿童发病几率。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欧阳海杰
记者 欧阳海杰
责任编辑:任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