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就诊患儿数量正在增加!市儿童医院专家解析致病原因

发布时间:2024-11-08 08:48  浏览量:10

日前从市儿童医院(天津大学儿童医院)获悉,随着最近气温逐渐走低,该院就诊患儿数量比前一段时间有所增加,呼吸科患儿绝大多数均为呼吸道感染,致病原因比较分散,目前未出现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发情况。该院每天监测实时就诊数据、及时调度,采取七大举措应对未来一段时间诊量持续增加情况。

该院呼吸科主任徐勇胜介绍,每年入冬前后儿科小患者数量都会增加,其原因与气候、环境、儿童免疫水平和调节能力等因素都有关系。目前,该院呼吸科门诊80%-90%都是呼吸道感染患儿,致病原因比较分散,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肺炎支原体等。大多数患儿呼吸道感染病程不超过7天,急性期一般在3-5天左右。

徐勇胜说,从现在临床情况来看,各种病原呈交替传染态势,不同时段各有不同的主导。前一段时间腺病毒感染患儿较多,近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正在增加。最近我市没有大幅度降温也没有出现大风天气,所以流感病毒尚未出现爆发流行的情况。流感病毒传播具有显著的特点,干冷天气、刮大风时特别容易传播,而且潜伏期非常短。所以家长可以提前关注天气预报,一旦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就要特别注意给孩子多喝水、注意保暖。

针对很多家长特别关注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徐勇胜介绍,目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比例已经下降。他说,其实绝大多数肺炎支原体感染均为自限性不需要治疗,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可怕,一些家长得知孩子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就要求输液是不可取的。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药物大都为大环内酯类药品,绝大多数大环内酯类药品低年龄组的儿童是不能使用或慎用的。并且,大环内酯类药品口服效果和静脉吸收效果相差无几,该院呼吸科病房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均为口服这类药品进行治疗。目前输液大多是输入青霉素、头孢类药品,这些药品对于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没有太大作用。

该院副院长崔华雷介绍,与去年同期相比,该院门急诊患儿数量并未增加,住院患儿数量也持平。为积极应对季节性诊疗高峰,该院每天监测实时就诊数据、及时调度,提前着手设计应对诊疗高峰的预案,从诊桌灵活调配、人员梯队安排、急诊流程优化、辅助科室配合等多方面进行详细安排部署,多措并举应对未来一段时间诊量持续增加情况。

举措一:双院区实现门诊“一站式”取药,患儿可在门诊药房窗口一次性领取西药及中成药,有效解决遗漏药品、多次往返不便等问题。

举措二:为确保亟须住院治疗的患儿能够及时获得床位,该院统筹推进“全院一张床”,在坚持急危重症患儿优先收治、传染病患儿定点收治及专科疾病患儿定向收治的原则下,统筹安排患有常见内科疾病且可短时间居家等待床位的患儿,推行床位集中管理,有效提升了床位使用率,畅通了下转患儿通道,显著缩短了患儿等候住院时间。

举措三:双院区开设夜间门诊,根据患儿病情合理指引就诊区域,有效缓解夜间急诊压力,缩短患儿候诊时间。

举措四:合并可择期手术的双院区外科病房,为以呼吸道感染患儿为主的冬季季节性诊疗高峰储备床位,同时积极调配医护人员,缓解后期可能出现的内科住院床位压力。

举措五:双院区急诊24小时开诊,鉴诊处判定患儿病情危重程度后,分别引导至红(抢救室)、黄、绿三区就诊。根据实时急诊诊量调整接诊能力,包括增开诊室、派出医师接诊等。

举措六:制定药剂、检验、影像、B超等医疗辅助部门应急预案,药剂科确保药品储备满足临床供应,加强与急诊联动根据诊量变化及时增开窗口,急诊药房提前增配药师;检验科加强人员培训,保证按需及时增补窗口及检验力量;影像科采取主备班制,提高登记、检查、报告发放的速度。

摄影:记者 王倩

举措七:在医联体协作医院东丽医院成立天津市儿童医院儿童呼吸疾病诊疗基地,派出下沉帮扶团队实行同质化管理,做到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该基地打通了医联体间转诊患儿的“最后一米”间隔,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东丽区及周边区域患儿,在应对儿科季节性诊疗高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