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量身定做,患者3天下地!医疗3D打印技术在青加速落地

发布时间:2025-01-08 15:57  浏览量:1

说起3D打印,你会想到什么?是儿童玩具还是建筑模型?如今,3D打印正给手术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关节外科与运动医学科将3D打印与骨科手术深度结合,实施3D打印关节置换等手术,实现假体量身定做,成功为多名疑难患者解决难题。

一个月前,在青岛务工的赵先生(化名)夫妇于上班途中不幸遭遇车祸,急送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急诊医师紧急评估伤情,赵先生右侧髋关节脱位、右侧股骨头骨折、开放性鼻骨骨折、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右眼球钝挫伤、肋骨骨折……面对复杂且危急的情况,医院立即启动紧急响应机制,组织多学科联合救治。

多学科会诊后,患者被紧急送到手术室,关节外科与运动医学科联合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实行右髋关节复位术、双眼睑裂伤及鼻外伤清创缝合术。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专家付中国教授考虑传统手术螺钉固定需要至少卧床3到6个月,为使患者尽快恢复,减少股骨头坏死风险及并发症,建议用3D打印个性化定制假体,为患者实施右侧股骨头表面置换术。

医疗团队采集好CT数据,根据缺损部位一比一镜像打印右侧股骨头,个性化定制手术工具,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3天,赵先生即可正常下地行走。经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已顺利出院。

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是热点之一,也称增材制造,是指基于数字模型,在三维方向逐点、逐线、逐层堆积,将材料制造出立体实体构件,是一种创新性制造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术前规划和提前演练、手术导板和康复支架、骨科匹配和人体植入等领域。

传统假体通常是标准化的,可能无法完全适应患者的解剖结构,导致术后不适或功能受限。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骨骼形态,制造出高度个性化的假体,使假体与宿主骨高度匹配。这种个性化设计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与3D打印技术结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并不是新鲜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全国较早应用3D打印技术的医疗机构之一。早在2020年1月,付中国就将3D技术应用到临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青岛医院充分发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先进技术优势,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关节外科与运动医学科常态化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目前科室开展的所有类型手术(肩肘髋膝踝),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医疗服务,科室将继续探索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的更多应用,持续推动复杂骨折精准化、微创化治疗,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