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础教育培养更多“优师”
发布时间:2024-10-18 17:10 浏览量:10
为救两名落水儿童,2021年6月,重庆师范大学2008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王红旭献出了宝贵生命,用短暂一生诠释了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深刻意义,被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称号,教育部追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王红旭是重庆师范大学培养的数以万计师范生的一个缩影。建校7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师教育为特色,聚焦师范教育主责主业,着力涵养师范教育文化,构建面向未来教师培养的新体系。
星火传承,坚持师范教育第一职责
在重师校史馆里珍藏着一本《官立川东师范学堂校志》。翻开这本泛黄书册,往事越百年。
在风云际会的时代,官立川东师范学堂培养出了游曦、李伯钊等一批进步青年。
步入新时代,学生中涌现出“当代教育名家”裴娣娜、“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胡忠、“全国优秀教师”曹瑾等优秀人物。
“学姐,我也像你一样,来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新学期新入职教师见面会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处长周萍,又一次见到了来自母校的学弟谭翱翔。
新入职教师见面会,是周萍和谭翱翔的第二次见面。2008年,周萍从重庆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新疆。今年3月,她作为铁门关市赴重庆引才小组成员回到母校。“学姐用亲身经历讲述和祖国边疆共成长的故事,我们听得热泪盈眶,也更加坚定了去边疆的决心和信心。”谭翱翔说。
“一直以来,数以万计的重师毕业生深深扎根基层,扎根在最需要教育、最需要教师的地方,用师魂之光为乡村孩子们点亮心灯,照亮前路。”学校党委书记张艳说。
服务区域,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师资
“我们10个人都留了下来。”该校2019届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夏雪松说。如今,他已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某团第一小学教务处副主任、团支部书记。
回忆起刚到兵团时的情形,他说:“当时我们一共来了10个人,最初大家只是想毕业后先过渡几年,5年过去,我们都留在了兵团!”
不仅要留得下,更要教得好。从一名重师刚毕业的大学生成长为县级优秀教师,已在重庆市城口县沿河小学从教5年的全科教师范韵快速成长。如今,她继续坚守在这里。
重师探索实施师范生分类精准培养,2022年,学校作为重庆市唯一高校承担实施“地方优师计划”,为重庆市所有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定向培养基础教育优秀师资。
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学校始终瞄准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师资的目标,尤其是为农村学校大规模定向培养优秀教师,向最薄弱的环节注入最坚实的力量。
学校将教育家精神贯穿日常教育教学中,持续润泽学生心灵。一方面,学校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打造“行走的思政课”“院坝里的思政课”等特色品牌,厚植师范生教育情怀。另一方面,学校积极围绕德行涵育能力、职业基础能力和专业特需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德行涵育制度,营造浓厚师范文化氛围。
协同提质,以开放的视野培养新时代师者
“进入大学前从没想过离开重庆到外地就业,入校听了一节生涯规划课后,我的想法发生了变化。”2023届生命科学学院毕业生黄旭说。
让黄旭改变想法的生涯规划课是学校化学学院1991届毕业生胡忠返回母校给学弟学妹们上的。胡忠刚毕业时去的是成都一所示范中学,2001年得知四川康定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教师,便在妻子谢晓君的支持下前往支教。2003年,胡忠和谢晓君一起带着几岁大的女儿前往康定西康福利学校,一家人由此扎根高原“终生支教”。
这是重师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专业教师的一个侧面。面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呼唤,学校以培养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优师为使命,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师者,要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本领。学校如何为新时代师者赋能?
为满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迫切需求,学校与西南大学、杭州师大、山东大学、重庆大学等学校深度合作,与英国知山大学、波兰绿山大学合作培养师范人才,提升师范教育开放水平,为基础教育输送更多高层次师资。
“高质量的师范教育需要多学科支撑,要培养师范生利用人工智能优化学科教学和智能化教学的能力。”学校校长王国胤说,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学校以国家首批“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等为依托,深化师范教育教学数智转型。
“今年是学校建校70周年,我们要始终坚持‘自强不息,躬行师道’的精神,努力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沙漠胡杨’‘高原格桑花’,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张艳说。
《中国教育报》2024年10月18日 第03版
作者:本报记者 杨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