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支原体肺炎最怕耐药?浙江专家的建议成了全国共识
发布时间:2024-10-19 21:59 浏览量:12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尉洁婷 通讯员 祝姚玲
“肺炎还没好,才上了没几天学又咳了,这次又起码要挂5天水。”从国庆开始,金华的轩轩妈妈就被支原体肺炎弄得疲惫不堪。
刚上幼儿园的轩轩忽然就咳嗽不停,结果医院一查竟然得了肺炎,整个国庆假期几乎都在医院挂水,以为好了去上学结果又发热了。
“再这么挂水下去,药还有用吗?会不会耐药?”
医院儿科 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耐药的支原体肺炎危害有多大?
浙江专家提出首个全球共识
随着秋冬季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儿童的支原体肺炎不仅让家长筋疲力尽,反复的病情往往带来耐药的担心——这一次治好了,但如果耐药了,下一次还能用什么药?
几个月前一篇题为《儿童支原体肺炎住院记》的文章引发热议。
我们通常说的耐药,是指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
而耐药耐的是某种化学成分,而并非某种品牌药品——这就意味着,一旦产生耐药性,可能这一种类的药品的疗效都会大打折扣。
国内知名儿童呼吸道疾病专家、浙大儿院主任医师陈志敏教授表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尤其好发于学龄儿童,可占10%~40%,流行期间更高。近年来,我国肺炎支原体菌株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迅速上升,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治疗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浙大儿院儿内科主任、呼吸科副主任王颖硕解释:儿童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英文简写为MRMP),自2001年日本学者首次报道在日本出现MRMP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更加普遍,尤其是在东亚,MRMP的分离率已高达70%~90%,这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特别是近几年来,MRMP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现流行,临床菌株中MRMP分离率多数在90%以上,这也是近年来我国肺炎支原体肺炎重症病例增多的主要原因。
2024年10月17日,《儿童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发布,该共识由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下称浙大儿院)陈志敏教授等牵头组织,由来自全国29名儿科肺病和流行病学专家共同撰写。
《世界儿科杂志(英文)》 受访者供图
本专家共识原文于2024年8月14日发表在《世界儿科杂志(英文)》,发布后首周下载量高达1300次,推特首小时浏览量超过2000次。
这是全球第一个关于儿科MRMP(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和治疗的共识。
国内知名儿童呼吸和传染病学专家、上海市儿童医院教授陆权表示,共识的推出将为儿科医师带来建设性指导意见,为中国乃至世界患病儿童带来权威、优质、高效的MRMP治疗的中国方案。
治疗是否非“阿奇霉素”不可?
耐药不仅是医疗问题
“尽管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居高不下,但值得庆幸的是,肺炎支原体对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仍保持良好的体外敏感性,使其成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导致初始治疗失败患者的有效治疗选择。”
王颖硕表示,共识的一大创新点就是直面了是选择阿奇霉素还是多西环素等关切,提出了新的诊疗建议。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第一代有红霉素及其酯类,第二代有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和氟红霉素,第三代仅有泰利霉素。共识建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仍然是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
“MRMP感染导致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经常导致发热时间延长、抗生素治疗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增加、重症监护病房率升高,以及接受糖皮质激素或二线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比例显著更高。”
对于8岁及以上患有此类肺炎的儿童,建议使用较新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对于8岁以下的儿童,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需要仔细考虑风险和益处,并应获得父母的知情同意。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被认为是疑似或确诊的严重此类肺炎的二线治疗选择。然而,它们在18岁以下儿童中的使用是超说明书的,需要仔细考虑风险和益处,以及父母的知情同意。
共识同时认为,目前迫切需要对儿童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进行临床研究,以评估这些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此外,有必要制定此类肺炎的抗菌药物轮换治疗策略,以降低菌株的患病率。
共识发布会现场 浙大儿院 供图
本次共识是浙大儿院组织29名中国儿科肺病和流行病学专家,使用PubMed、Embase、科学网络数据库、CNKI、Medline和科克伦图书馆等在内的电子数据库,进行证据搜集,对不同国家、地区的MRMP进行总结和研究,尤其对中国相关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制定而出。
每一个数据都对应着一个儿童和家庭,耐药性问题是学术问题、医疗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公众的健康问题。
陈志敏教授认为共识推出,旨在指导和规范儿科医师对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的诊断与治疗,减少抗微生物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减少患儿后遗症、降低病死率,减轻医疗负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