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从这些方面为视力残疾儿童创设适宜探索的家庭环境!
发布时间:2025-03-27 17:27 浏览量:4
家庭是视力残疾儿童成长的主要环境
创设适宜探索的家庭环境
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运动感知、
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
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能力
《家庭早期干预指南系列丛书——视力残疾儿童》中
梳理了一大波核心干货知识
供大家收藏分享!
首先,家长应确保家庭环境的安全性。例如:应软包家具的棱角,防止磕碰;检查地面是否平坦,防止地毯边缘、管道和电线绊倒孩子;在一些地面凸起的地方,如卫生间推拉门的轨道应加上标记,提醒孩子注意和辨认。室外的安全性也不容忽视,家长应尽可能确保家附近的路面平坦,同时告诉孩子马路上的大致状况、潜在危险以及应对方式。
其次,家长应确保家庭环境无障碍。对于有剩余视力的孩子,可采用色彩反差作为标识;对于全盲孩子,则可使用触觉标识,引起孩子的注意。此外,物品摆放位置固定,家庭功能分区。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环境线索,也是视力残疾儿童家庭环境创设的常用原则。
孩子需要强照明还是弱照明?
有些视力残疾儿童在某些光线下视物效果好,在另一些光线下难以视物。白天还是夜晚、室外还是室内、自然光还是灯光以及光照的角度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视物效果。家长可在生活情境中进行观察评估,例如:观察孩子避开光源还是看向光源,是否喜欢在强光下看东西;在昏暗的室内打开台灯时,询问孩子在光源下是否看得更清楚,或是否感到刺眼;对比孩子在不同强度、不同种类、不同角度的照明下完成视觉任务的效果,以此确定适合的照明。家长在评估过程中,如发现孩子受刺激过度或感到疲劳,应让孩子停下来休息。
需要注意的是,视力残疾儿童对于照明强弱的需求可能随着视力水平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积极与孩子沟通,及时调整照明强度。
如何防止眩光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小明最近看东西比从前凑得更近。父母认为小明的视力下降需要更明亮的视物环境,于是在小明玩玩具时提高了家里灯光的档位,还在儿童房中加装了一盏灯,希望通过增强照明来改善小明的视物效果。结果小明开始频繁眨眼,总是“眼睛好累,看不清东西”,甚至出现了头痛的症状......
这是光线过强引起了视觉不适,即眩光。面对过强的光线,人们通常会下意识地通过眨眼等视觉躲避的方式,避免视力损失。长时间处在眩光环境中,会引起视觉疲劳、眼睛酸痛、流泪和视力下降等。除了过强的灯光,太阳光、玻璃幕墙的反光、雪地反射光等都可能导致眩光。家长应避免眩光对孩子视力的不良影响,可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策略1
改善家庭照明
家庭照明最好选取可调节亮度的灯具,以便根据孩子的视物需求、窗外自然光的强弱进行调整。婴儿阶段,孩子长时间仰卧,灯具的光线极有可能导致眩光,家长可在儿童房的灯具外加装磨砂玻璃罩或遮光叶,避免眩光的不良影响。此外,提升光源的高度也能减少眩光的发生,家中应选择贴近天花板的灯具,避免安装光源低矮的吊灯。
策略2
做好室外防护
孩子在晴天进行户外活动时,最好在树荫下玩耍。进入阳光直射或反光强烈的环境时,应佩戴有檐的帽子或墨镜,同时避免直视光源。在滑雪场、游泳馆等反光强烈的场地时,也应佩戴具有遮光效果的滑雪镜及泳镜。
为什么物品摆放要固定位置?
在熟悉的环境中,视力残疾人通常会借助记忆参照物的顺序和方位来拿取物品。因此,视力残疾人的家居环境侧重功能性,家庭功能分区和物品摆放位置固定是增强环境功能性的两大措施。
策略1
家庭环境按功能分区
家长可将家庭环境按照功能分成会客区、餐饮区和休息区等。同时,孩子的房间内也可划分出游戏区、休息区等,在分区的基础上布置家具物品。如此,孩子进行一日生活的常规流程时,容易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和下一项活动将去往的位置,可以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独立行走、地点转换和物品拿取更便利。
策略2
固定物品摆放的位置
视力残疾人家庭的家具物品应有规律地摆放,这有助于他们记忆物品的位置,也能起到定位的作用。对视力残疾儿童而言,记忆物品的摆放位置和顺序需要多次强化,也就需要花费比明眼儿童更长的时间。因此,家具物品摆放位置应固定。如有必须挪动的情况,应及时告知孩子。此外,家长也应尽早引导孩子养成个人物品摆放整齐的习惯,为日后独立生活打下基础。在儿童早期,家长可以从摆放玩具开始引导,设置实体的分区,帮助孩子记忆位置。
你可以在摆放玩具的地方放置3个篮子,分别装玩偶、积木和模型,提醒孩子根据类别将玩具放进对应的篮子,并在孩子找玩具的时候,帮孩子回忆上次摆放的位置,引导孩子自己寻找。请注意,视力残疾孩子对空间位置的记忆需要反复练习,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学得慢而包办代替。
如何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小华2岁时因为一场交通事故失明。父母对此既痛心又愧疚,变得患得患失,什么事情都不忍心让小华做,吃饭、穿衣都是父母包办。小华妈妈常抱着小华含着眼泪说:"如果不是当初那场事故,你也能和普通小朋友一样。都怪妈妈没有照顾好你,才让你什么都不能做。"家里总是弥漫着忧伤的氛围。等小华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连基本的生活自理都做不到。到了盲校幼儿园,小华妈妈才发现,与小华同龄的视力残疾儿童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华却只能依赖家长的照顾。小华妈妈陷入了沉思……
构建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积极、快乐地长大,有利于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精神。家长可以参考以下策略。
策略1
保持乐观的心态
许多家长因为难以接受孩子视力残疾的事实而有心理压力。有压力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家长不愿接受现实,就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家长应当勇于面对现实,保持健康心态,可以通过兴趣爱好、社交活动分散注意力。
策略2
积极沟通与分享
家庭成员之间应积极沟通与分享,了解彼此的想法,这有助于形成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多与孩子交流,例如:询问孩子的感受,积极回应孩子,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到安全、充实、快乐。
策略3
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家庭活动
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参加有趣的活动,如散步、做饭、野餐、种花等。共同参与活动能够增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增进亲子感情,还能够促进孩子的动作和认知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