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博智慧:神经影像学 解开 ADHD 儿童大脑谜题的钥匙

发布时间:2024-12-30 12:04  浏览量:3

ADHD 的病因较为复杂,并非由单一因素导致,而是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 ADHD 的发病中占据了 76% 的重要比例。这意味着,如果家族中有 ADHD 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 ADHD 的风险可能会增加。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有遗传因素就一定会发病,神经发育和环境因素同样起着关键作用。

在神经发育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增加 ADHD 的发病风险。比如,胎儿在母亲子宫内时,如果母亲吸烟、饮酒或接触有害物质,可能会影响胎儿大脑的正常发育,从而增加孩子日后患 ADHD 的可能性。此外,早产、低体重出生等也与 ADHD 的发生有关。如果您也为孩子ADHD、学习问题、情绪问题等而忧虑,可以微信搜索金博智慧公众号咨询。

环境因素对 ADHD 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不良的家庭环境,如父母关系紧张、教育方式不当(过于严厉或溺爱),都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进而诱发 ADHD。另外,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学习压力过大、生活节奏过快等也可能促使 ADHD 症状的出现。

传统的临床量表诊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识别 ADHD,但由于其主观性较强,缺乏对大脑神经改变的客观描述,因此在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为 ADHD 的研究和诊断带来了新的突破。

定量磁敏感成像(QSM)技术

该技术能够精确地量化不同组织间的磁敏感信息。铁在儿童大脑发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参与了神经递质的分解代谢、树突和突触的发育以及白质髓鞘的形成等关键过程。

研究发现,ADHD 患儿基底节(包括苍白球、尾状核、黑质、壳核)等脑区的磁化率值(QSM 值)低于正常儿童,这意味着这些区域的铁含量显著减少。而大脑基底神经节与自主运动的控制、意识活动和运动反应的整合调节密切相关,铁含量的降低可能会影响基底节神经细胞的发育,进而导致基底节神经发育异常,最终引发儿童多动症等异常行为。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左前扣带回的磁化率值与 ADHD 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这一发现为 ADHD 的预测和诊断提供了新的线索。通过 QSM 技术,我们能够定量评估患者脑区的铁含量,从而深入了解 ADHD 患者大脑的微观变化,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

它是一种能够三维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其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等参数可以反映水扩散的方向,而这主要受轴突直径和髓鞘化度的影响。

与正常儿童相比,ADHD 患儿的大脑发育和神经纤维髓鞘形成存在延迟现象。在对胼胝体 - 扣带束的研究中发现,ADHD 患儿在该区域表现出 FA 值降低;还有研究发现患儿胼胝体膝部 FA 值升高,体部、压部 FA 值降低,右侧扣带角束 FA 值与多动冲动的严重程度存在负相关。此外,近年的研究还发现 ADHD 患儿上纵束径向扩散系数增加,丘脑辐射区 FA 值降低。这些研究结果表明,ADHD 患儿大脑白质纤维束的微观结构和髓鞘化程度存在异常,为深入理解 ADHD 的病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合成磁共振(SyMRI)技术

该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同时获取定量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时间(T2)、质子密度等信息,并精确地进行自动脑组织分割和脑体积测量。研究发现,ADHD 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这可能是导致其与正常人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通过 SyMRI 技术对 ADHD 患儿大脑的扫描发现,患儿T1、T2弛豫值发生改变,主要分布于小脑灰质腹侧注意网络、执行控制网络、缺省模式网络和边缘区域等。其中,右侧小脑的T1弛豫值与患儿注意力集中水平呈负相关,左侧梭状回右侧小脑的 T2弛豫值与注意集中水平有相关性。这些改变可能反映了 ADHD 患者大脑微结构的变化,如脑铁含量的缺乏、髓鞘含量的降低以及血管周围间隙的扩大。虽然目前关于 SyMRI 技术在 ADHD 中的研究相对较少,但这些发现为进一步探究 ADHD 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磁共振波谱(MRS)技术

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该技术能够定量检测人体内生物化学变化和器官组织代谢情况。在 ADHD 的研究中,额 - 纹状体区域是重点关注区域之一。

研究发现,ADHD 患儿在该区域的 Gln、Glu 水平有所增加,一项 meta 分析还发现 ADHD 患儿的右内侧额叶区域表现出较高浓度的 Gln 和 Glu。在成人研究中,执行任务时前扣带回和尾状核中的 γ - 氨基丁酸小幅度增加,并且在前扣带回后部,Cr、Cho 与年龄、性别存在交互作用,Gln、Glu 与性别、年龄存在相互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谷氨酸化合物水平与 ADHD 的某些行为结果相关,如额叶谷氨酸化合物水平与记忆障碍之间存在正相关,成人中谷氨酸化合物水平与注意力不集中症状呈负相关。通过 MRS 技术,我们可以深入了解 ADHD 患者大脑内的生化代谢变化,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我们相信未来会为 ADHD 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更多的突破,帮助这些孩子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控制自己的行为,融入学习和生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资料:王长浩,赵鑫,沈艳勇,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J].河南医学研究,2024,33(14):2683-2688.

标签: adhd 金博 影像学

外部推荐